德化陶瓷发展战略之我见
《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200504141101李孝信阅读:5251
德化陶瓷工业发展战略在于“大”,即开拓为全国区域性大陶瓷的重点生产区。所谓大陶瓷,就是管理集团化、资源国营化、投资股份化、设备现代化、产品多样化、专业细分化、加工家庭化、烧成煤气化、包装纸箱化、运输集箱化等,具有陶瓷门类全、生产规模大、就业人员广、工艺水平高、产品质量优、商品销路好、创汇税利多的全国区域性的陶瓷工业重点生产区。德化陶瓷发展战略重点、笔者试拟几点思路:一、树立大陶瓷意识、制订大陶瓷建设蓝图德化陶瓷要立足于全国区域性的大陶瓷生产区,要恢复“三大瓷都”之一的誉称。在国家实行第二步经济发展战略期间,德化陶瓷工业发展速度要保持年平均递增15%,十年翻两番,到2000年陶瓷工业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陶瓷工业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0%左右,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5%左右。陶瓷工业区以县城为轴心,环绕浔中、三班、霞碧、盖德、雷峰、国宝等陶瓷生产重点乡,建立数十个陶瓷工业小区。投入陶瓷工业的劳力可占社会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一,陶瓷种类除了现有的日用瓷、工艺瓷、建筑瓷外,要努力开发工业瓷、卫生瓷和特种陶瓷,陶瓷品种要由现在的数千种发展增加到上万个品种。届时,县城象个瓷城,周围乡村象个瓷乡。德化的词义是用陶瓷来注释的。二、组建陶瓷工贸科集团公司,实行行业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德化陶瓷有较大发展,1990年全县陶瓷企业近300家,工人近2万人,产值上亿元,为建设德化大陶瓷工业区奠定良好基础。但是陶瓷行业缺乏一个领导中心,乡村个体盲目上马,缺乏产品开发导向;工厂各行其是,相互杀价,肥水外流;企业粗造滥制,产品低中档居多,成本高、资金利税率低;国营瓷厂技术骨干流失,工人热衷于第二职业,国营企业缺乏凝聚力;产品包装装潢守旧,国内运输破损率高;农村劳力大量涌入县城,劳工管理紊乱;陶瓷教育、科研投入少,高尖人才不多,工艺落后,缺乏现代工业生产手段,以及陶瓷文化意识弱、产品广告、对外宣传不够,德化陶瓷在国内瓷坛的地位渐被排挤,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德化陶瓷的发展速度。要克服上述的不足,必须组建德化陶瓷工贸科集团公司,加强行业管理。陶瓷集团公司具有人财物产供销管理职能,是陶瓷行业的管理中心,也是陶瓷人才培训、科技研究中心。集团公司对所属的陶一瓷企事业的管理,主要是资源保护、产品开发、专业分工、价格核定、包装运输、人才培训、科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