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性的学科,为学科教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八、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冯特、詹姆斯、杜威、桑代克代表人物:桑代克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于1903年著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了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19131914年,有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特点:1、已认识到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能够解决教育中的问题,2、理论与研究的积累不够充分,其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去解释教育问题,研究方法也有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学习理论是主要研究领域,行为主义占主导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为主,贡献较大的是前苏联的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杜威的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做中学”为信条的教育改革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并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著作是1908年日本小原又一著,房东岳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我国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特点:1、广泛吸取心理学分支学科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2、内容庞杂,不系统,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3、偏重于研究动物和儿童的简单心理活动,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式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布鲁纳的结构课程改革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特点:1、内容日趋集中,学科体系基本形成逐渐突出教与学的领域2、重视结合实际教育进行研究(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后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技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