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02
mm
78mm
处分别留磨削余量
08mm
工序5精车倒头,一头一顶精车另一端各部,其中540005mm85mm、
6000240011
mm
77mm
处分别留磨削余量
08mm
工序6磨
,磨削
6000240011
mm
两处,
8000210002
mm
至图样要求尺寸
工序7磨
倒头,磨削540005mm85mm至图样要求尺寸
工序8划线划两键槽线
工序9铣
铣1800043mm键槽两处
工序10热处理调质处理2832HRC
工序11检验按图样检查各部尺寸精度
工序12入库油封入库(3)工艺方案的比例与分析
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热处理,调质处理,然后再加
5
f工输出轴的各部的尺寸。方案二则相反,先是加工轴的各部尺寸,然后热处理。
两种方案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先热处理可以使加工精度更精确,减少了加工误
差,不受热处理影响尺寸,方案二选择先加工,后热处理,零件加工后受到热处
理影响,使零件尺寸产生变形,故而先加工后热处理这种方案不合理,然而对于
方案一与方案二比较,方案一得工序4和工序5与方案二的刚好相反,方案一得
先精车一头后车另一头,更不合理,方案二的工序5和工序6这样的顺序更加合
理,因为先车后精车相对于垂直度误差之类的更小,而方案一,加工导致形位误
差更加严重。因此综上所述,最后的加工路线如下:
工序1下料棒料90mm400mm
工序2热处理调质处理2832HRC
工序3车
夹左端,车右端面,见平即可。钻中心孔B25粗车各端各部
88见圆即可,其余均留精加工余量3mm
工序4车
倒头装夹工件,车端面保证总长380mm,钻中心孔B25,粗
车外圆各部,留精加工余量3mm,与工序3相接
工序5精车
夹左端,顶右端,精车右端各部,其中
6000240011
mm
35mm
、
8000210002
mm
78mm
处分别留磨削余量
08mm
工序6精车倒头,一头一顶精车另一端各部,其中540005mm85mm、
6000240011
mm
77mm
处分别留磨削余量
08mm
工序7磨
磨削
6000240011
mm
两处,
8000210002
mm
至图样要求尺寸
工序8磨工序9划线工序10铣工序11检验
倒头,磨削540005mm85mm至图样要求尺寸划两键槽线铣1800043mm键槽两处按图样检查各部尺寸精度
工序12入库油封入库
4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输出轴”零件材料为45钢,硬度为2832HRC,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
产,采用锻件。根据原始数据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
如下:1外圆表面(88)考虑加工长度为400mm,由于原来的非加工表面的直径为90,且88表
面为自由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为125,只要求粗加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