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民生产总值1005555亿元,占长三角的441%;浙江地区6个城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为649695亿元,占长三角的比重为285%,总量上低于江苏地区。江苏地区为每平方公里产出20773万元,高于浙江地区的6469万元。人均水平看,浙江地区的人均GDP为28094万元,高于江苏地区26025元。此外,上海的产业结构已开始呈三、二、一结构,而江浙两地的产业比重分别为77:529394和91534375,均呈二、三、一结构。整体上看,很明显上海处于“领头羊”地位,是区域的核心城市。江浙两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差不大,江苏地区略显优势。
3发展现状分析。长三角目前已形成以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产业集中带和生产力发展主轴线的格局。初步形成沪宁、沪杭甬铁路沿线的产业轴、苏南临江产业轴和苏北沿江产业轴线,这些产业轴线也成为经济的扩散轴线,以沿铁路扩散最为重要。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分布呈“之”字型,恰好与主要交通线的“之”字型分布吻合。位于扩散轴线死角的舟山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南通、泰州和扬州虽然沿江,与上海距离较近,但由于长江阻隔,接受上海辐射少,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三地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浙江与江苏的产业结构更是高度趋同,投资和生产分散,各地区不能发挥比较优势,重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和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整体经济效益。目前长三角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增速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总体上说与宏观调控、行业环境、原材料、用工等成本增加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有效转变,技术投入低、创新步伐慢,产品结构转换和升级滞后。
三“十一五”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预测1“十五”时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占我国经济总量比重的预测。从长三角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可以看出,其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线形递增特性,因此,选择时间回归模型对长三角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进行时间序列外推预测。由模型可以预测2005年长三角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096%,到2010年GDP占全国的比重为2505%.“十一五”长三角经济占我国经济总量的地位将会稳步提高,拉动作用也会相当明显。2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未来五年,江浙将继续抓住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机遇,提升产业水平并成为全球制造业高地,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一个有机分工的产业群落和良性的产业链,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产业集中和集聚的现象会更加明显,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趋势也更需要上海成为世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