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巨大。2003年,长三角地区在全国10%的土地上创造了2027%2003年末为2280331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时养育了占全国59%的人口。长三角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经济密度是全国的195倍,人均GDP是全国水平的3倍。2003年长三角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4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53个百分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388%,外贸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01%,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上年增长495%,三者分别占全国同期份额的192%、316%和478%。此外,长三角地区汇集了全国16的科技人才,集中了全国科研机构15、高等院校13和大中型企业14的科研经费。
f2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比较。从地域面积看,京津唐地区的地域范围最广,为184,957平方公里,是珠三角的3倍;从人口规模上看,长三角人口最多,2003年末总人口达7,60808万人,是珠三角的2倍多,长三角人口密度高达7595人/平方公里,其次是珠三角,为5685人/平方公里,最小的是京津唐地区,3235人/平方公里。从城市分布密度看,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当,每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别有1516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京津唐地区城市分布密度较低,仅为前两个地区的13。从经济发展总量水平看,长三角具有明显的优势,2003年实现GDP228033亿元,占全国GDP总值的1945%,珠三角与京津唐地区GDP分别为114531亿元和103735亿元,占全国GDP总值的91%、63%,分别约为长三角的12和12弱。2003年长三角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69238亿元和105891亿元,位于三大城市群之首。2002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为2558亿美元,珠三角为1693亿美元,而京津唐为485亿美元,均低于长三角。
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的总体实力最强,其次是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最弱。长三角无疑为全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人均GDP全国第一,开放度、创新能力名列前茅,基础扎实,发展潜力雄厚。
二区域内江浙沪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城市规模比较。2003年,上海市以全国1%的人口、不足全国01%的土地面积,提供和创造了全国5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32%的外贸进出口额,人口和土地面积仅占长三角地区的176%和63%,
f而上述指标却占到长三角地区的274%和411%。2经济状况比较。2003年,上海单位面积GDP产值为98578万元,约为江苏地区的5倍、浙江地区
的7倍。而同期上海的财政收入远大于江苏和浙江。2003年,江苏地区8个城市实现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