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作者独特的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认识。过程与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教学重点1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1填空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____”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共有三部小说集,分别为____、____、____。另外,鲁迅还创作了两部散文集,分别为____、____。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自诩吝啬国粹残羹冷炙bié进脑suǐcàn头3词语解释自诩:自己夸耀。诩,夸耀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冕:古代帝王的礼帽。孱头:懦弱无能的人。玄虚:空洞不可捉摸的东西,文中指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国粹:原指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f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烤肉。4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
5初读课文后,请思考:本文为什么要以“拿来主义”为题?
二、课堂练习1《拿来主义》一开始开头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D拓宽思路,使文章产生波澜。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3对以下句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