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仿写为三年级作文点亮一盏明灯
作者:伍翠英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4期
作文教学是许多语文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而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也是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关键发展点。但是,如何让学生实现从写句、段到篇的顺利过渡,却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觉得仿写是一种很好方式,对于解决这个难题有很大的裨益。《教育心理学》中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做‘学习迁移。’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仿写能够很好地为学生的习作水平实现迁移,发展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达到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目标:希望学生最后都“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就像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的:“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对于习作起步、对习作感到畏难的学生而言,仿写就像给学生一个台阶,降低了跨越的难度,顺利走向更高的目标,也像给学生一根智能拐杖,让学生扶着在习作的路上越走越顺。下面就习作仿写训练,略谈浅见。一、总分段式的仿写三年级课本中这种先以中心句总述,后分层次加以叙述描写的段落很多,也非常典型,是片段仿写很好的一种形式。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以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围绕这一中心句内容,从几个方面来加以描写,先是“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接着“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最后“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写出了秋天的色彩,也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喜获丰收的心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就“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出来的?”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这种描写景物的方法,结合学校近期组织赴公园秋游的机会,在秋游期间,再对学生就现场景物进行分析讲解并指导,然后按照这种总分段式结构写法进行仿写,收到效果奇佳。有学生写道:公园真美啊!成片的树林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有的遮天蔽地,有的粗壮得几个人合手圈不过来。一些野菊花盛开着红的、粉的、白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这段仿写不仅掌握了总分段式写法,在景物描写词语应用上也很熟练了。又如,《赵州桥》一文第三自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