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第一章1、2、3、4节知识点
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冷热,痛觉等感觉功能。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3、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末梢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4、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5、舌尖对甜比较敏感,舌侧对酸比较敏感,舌根对苦和咸比较敏感。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3、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4、跟水波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5、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保持身
体平衡。(解释晕船、晕车现象)。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神经中枢(脑部产生听觉)。
结构
外耳廓
耳
外耳道
功能收集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鼓膜
中鼓室
耳
听小骨
产生振动与咽鼓管连通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内耳
内耳蜗前庭、半规管
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内有位觉感受器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可用助听器;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不能用助听器。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f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