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或选择: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做“本族语”。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交互跨学科研究。3、Coder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和seli
ker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山之作。4(选)1957年Robert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5、对比分析这一基本假设建立在当时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6、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比较、预测四个阶段。7、偏误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理论,并提出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系统方法。8、偏误分析一共包括五个步骤:收集资料、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偏误、评价偏误。9、由coder提出学习者的偏误分为三种: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和后系统偏误。10、早期中介语之父Seli
ker塞林格。11、早期中介语研究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Seli
ker等人提出的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理论假设。12、1971年,Nemser提出并采用“近似系统”这个概念来描述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近似系统”指的是“学习者在试图使用目的语时实际运用的偏离的语言系统”。13、1984年鲁健骥发表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第一次引进“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的概念,此后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学习者语言系统描写的研究,其中主要是偏误分析。14、到20世纪初,一种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语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人们较为广泛的接受。15、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其《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语言迁移”概念。16、“语言监控模式”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最初由克拉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
f17、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把与成功的二语习得相关联的情感因素分为三大类:1、动机2、自信3、焦虑。18、学习者自身的变异包括系统变异和非系统变异(自由变异)。19、引起系统变异的三个因素是: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心理语言语境。20、Schuma
于1976年提出了“洋泾浜假设”。1978年Schuma
赋予这一假设新的名称,即“文化适应模式”。21、“社会主导模式”,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与目的语群体的平等程度,包括“主导地位”、“从属地位”、“平等地位”三个等级。22、Ellis认为,合语法的外国人话语通常采取三种方式对语言输入形式进行调整,即“简化”、“规则化”和“繁化”。23、(选)80年代,“管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