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编号:高中6号
●
必修2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
刘建英深圳市高级中学
【教材分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包含乙酸和乙醇,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第三节的内容。乙酸和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碳的成键特点和烃的结构与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又可以通过本节两种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后面烃的衍生物和选修5打好方法论基础。【教材处理】本节课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乙醇》,第二课时《乙酸》。
第二课时乙酸
●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
教学模式: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以核心素养为本,结合“教、学、评”一体化,根据新学习科学中理解性教学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
学习方式设计:46人一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运用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科学探究、微观分析或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细节学习。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乙酸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结构的探究方法与过程第一课时乙醇的地方已经学习,本节乙酸的结构以给出的方式呈现,学生需要的是搭建模型,建立立体认知;性质的学习,需要科学的实验探究与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建构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用途的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恰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1、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和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乙酸的部分用途与性质。2、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烃的部分衍生物乙醇、乙醛,了解了探究有机物结构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
f对“结构性质用途”学习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二)能力基础1、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眼、动手能力。2、针对市重点学校学生的特点,在乙酸酯化反应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比较好的理解并结合
实验得出反应的断键特点。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2)掌握乙酸的组成和结构,掌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相结合的方法;(3)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结合乙酸在生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