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形式--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1)谜面:呀(打一成语)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谜底:1)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
f97、《名贤集》节选二
教学时间:2015年10月30日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教学过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一、课文分析1、课文引入: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1、重点字词:2、重点句子:3、翻译:3、课文知识的补充曹娥碑: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二、知识的扩展1、有关隐语的介绍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三、教师小结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
f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f108、《逢老人》
教学时间:2015年11月6日教学目的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重点解释:路逢、两鬓、白如雪行、歇。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老人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