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
管的建议
关于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的建议县委、县政府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及标后实施管理非常重视,近年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简化限额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的通知》《关于对违规漏项漏量工程施工项目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有关招标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规标前、标中、标后管理的件。涉及工程量变更、招标方式调整都会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总体来说,我县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整个实施过程比较规。但是,施工方并非中标方、项目最终结算金额远高于中标金额、施工工期远长于合同约定时间、工程质量偏低等不正常现象却普遍存在。项目实施结果远达不到招标的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我认为标前不细、标后监管不严,重程序轻内容是主要原因。一、存在问题(一)普遍存在挂靠转包现象。目前在我县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市场,有些项目实际施工的项目负责人并不是中标的项目经理(建造师)。有的人借用施工企业资质和建造师证参与投标,就是所
15
f谓的挂靠,真正的建造师只在开标当天露个脸、验个身份,一旦中标,再向所挂靠的企业交管理费,然后由挂靠人进行施工。有的虽然是企业自身参与投标,但中标后企业自己并不做工程,直接将工程非法转包或非法分包给他人承建。以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仅事后省专项审计调查就发现1个中标企业出借单位资质、3个中标单位非法转包。(二)普遍存在设计变更较大问题。现在很多的施工企业在招投标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策略,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取中标,然后钻建设单位项目前期做得不够充分,图纸设计、清单编制不够深入、不够细致、不够准确等漏洞,同时利用政府投资项目工期紧等特点,通过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在材料和工程量上大做章。工程量变更不履行报批手续,而是先施工后报批,甚至有的项目实施1、2年后才召开部门协调会,才上县政府常务会研究,整个报批程序完全流于形式。以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仅事后省专项审计调查就发现在50个标段中,就有12个标段出现未履行变更手续的设计变更,涉及金额达6933万元。(三)普遍存在质量较差现象。绝大多数项目,验收合格是肯定的,也存在一些项目在第一次验收时不达标,通过整改之后才勉强达标的。但有一点,普遍存在质量较差现象。相信广大建设单位都有同感。
25
f二、主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