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入1复习生字词2朗读课文,说说玲玲对自己的画满意吗?三、结合图片,感悟课文1、体会“满意”的心情。(1)仔细看图,理解“端详”。(2)指导朗读。(3)理解“催”,积累词语“催促”,体会“又”字。2、探究“哭了”的原因。(1)找出玲玲忙里出错的句子。(2)重点区分“叭”、“趴”。(3)学习象声词“叭”“哇”,体会象声词的妙处。(4)指导朗读。3、探究“笑了”的原因。(1)读爸爸提示玲玲的话,体会爸爸的沉着、冷静。(2)玲玲听了爸爸的话是怎么做的?这回玲玲满意了吗?(3)指导朗读。4、体会爸爸最后说的话的含义。(1)找出爸爸最后说的话。(2)小组合作交流①听了爸爸的话,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②帮帮忙。③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处理的?④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3)指导朗读。(4)积累名言警句。课堂练习看拼音写词语四、联系实际,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2、把爸爸最后说的两句话抄下来。教学反思
f二年级下册语文30蜜蜂引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鹿野小学李延美累计课时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情分析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教学目标:1、识字,会写“附近、谈、派、引、列、蜂”。2、初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3、品读课文1、2自然段。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教学流程一、谈话激疑、引入课题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