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5202课改前,由于受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难以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笔者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收效显著。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探索与实践:一、引导发现,培养自主学习精神1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小学里的学习,是师生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灵接触,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用一颗爱心善待学生。在课内课外,笔者经常以慈爱的眼神、轻轻的抚摸或一份小小的礼物,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淋时雨。为了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笔者还常常把富有激励、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这样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地释放自己的创新能量;在这样的课堂中,是听不到指责声和感受不到压制感的。即使是学生错误的回答,笔者都同样满腔热情地予以引导和鼓励,绝不生硬否定或者讽刺,以免泯灭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树立现代学生观和教学民主意识,才能建立师生间伙伴、民主、
f平等、互助、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学生的闪光点和每一次进步都进行奖赏和鼓励,使学生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
2运用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经常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活起来,搭建供学生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如下:
(1)以演助读。小学一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针对这一特点,笔者采取演一演的办法,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让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如在导读《小狮子》、《自己去吧》等课时,笔者让学生表演课本剧,通过扮演文中的角色,让他们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
(2)以画促思。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好画画的特点,笔者鼓励学生们通过画插图、编故事的结尾,在班级开展画画、说话活动,使学生们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3)创造讨论机会。在课堂上,笔者依据一定的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