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威廉配第(16231687年)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商品的交换是以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为依据,等价交换是以等量劳动相交换,这是配第在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贡献,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但是,配第的劳动价值论从根本上说还是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的二元论。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实际上,这一观点就使用价值而言是正确的,就价值而言却是错误的。因为他把开采金银的劳动看作是直接生产交换价值的,把其他劳动看作是生产使用价值,而他所讲的生产金银的劳动又是指具体劳动。配第混同了价值和使用价值,混同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此外,配第还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这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混同起来。在他看来,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而生产其他商品的劳动似乎不直接创造价值,只有在它和货币相交换的限度内才创造价值。同时,他还不了解货币表现的只是相对价值,是商品的价格。(二)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亚当斯密17231790年在综合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最早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继续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发展首先,斯密明确划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它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以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以叫做交换价值。”他
f进一步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它的使用价值决定的,交换不一定要有使用价值作为它的物质承担者。但是斯密还不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不了解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却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也可能有较大的交换价值。其次,斯密明确提出生产部门的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在斯密之前,配第首先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但他认为只有生产金银货币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斯密则撇开了劳动的特殊形式,认为不论哪个部门的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所以,马克思指出:“在亚当斯密的著作中,创造价值的是一般社会劳动且是必要劳动的量。”但是,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混乱而不彻底的。当他进一步考察是什么劳动决定价值时提出了两种互相矛盾的价值规定,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论和购得劳动决定价值论。他认为在社会初期的野蛮时代,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属于劳动者所有,所以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但在资本主义文明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