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进一步缩小、丧失,退化,破碎,进而导致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种群消失或形成小种群、近亲繁殖衰退,直至这一珍贵物种更加濒危,灭绝。这不是耸人听闻,如果不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长期对策,不但现有的大熊猫保护成果会丧失,未来半个世纪将可以看到我们可以自食的“恶果”。过去30年,我们丧失了165%的大熊猫栖息地:过去50年,我们丧失了551%。未来50年,即便是我们不再侵占大熊猫一寸家园,那也仅有2300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散布在川,甘,陕三省南北狭长的六个山系凉山小相岭、大相岭邛崃山,岷山、秦岭。在大范围上,这六个山系的大熊猫种群早已被人类开发割裂:在小尺度上,现存约1600百只大熊猫也已被人类割裂为18个在地理上相互隔离的种群。实际上熊猫已被和将被人类活动和自然隔离为多少个已不能有效繁殖交流的小群体,那是还无法得知的悲哀
大熊猫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但不是乐观的,保护大熊猫还有时间,但留有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这完全取决于这一代人的意愿和努力,我们的发展能为大熊猫的生存留有怎样的机会我们愿为大熊猫的繁衍留出多少家园这是需要中国政府制定大熊猫保护的长期规划并严格实施,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和谐自然保护的需要,需要大熊猫分布区域社区的谦让和牺牲,需要国际和国内自然保护组织的不懈支持和努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第一是将现存的大熊猫栖息地全部用自然保护区等方式保护起来,进而恢复那些曾有大熊猫分布的潜在栖息区域,第二是在大熊猫分布区建设可能影响大熊猫活动和栖息的工程和开发时,必须对可能的影响进行专家的独立论证,能不建的坚决不建,关系国家生计必须要建的,要有补救和恢复措施,使对大熊猫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国家决策部门要把住这个关,第三是对大熊猫分布社区在保护过程中影响到生计发展的,要帮助他们寻找替代生计和产业,并支持他们的传统可持续生活,生产和发展。对于第一当务之急,中国在一些组织的帮助下是有可能实现的,第二条则需要国家权力部门将“大熊猫因素”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并严格执行,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第三个方面则需要政策引导和倾斜的关心,一些卓有成效的示范项目已在一些社区引入,现在要做的是更多示范项目的探索和推广,一些国际非政府保护组织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很有经验。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制定了一个大熊猫保护的十年计划,主要目标是实现上述第一当务之急,但其实施的力度将取决于中央政府能拨付多少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