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寒假与在广州肇庆学院当教师的同学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她向我极力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就从网上大概的浏览了一下,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无论作为母亲还是作为老师,我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都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方法和理念都制约了孩子和学生的发展。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认为现在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比较落后,孩子们的知识面也比较窄,所以当语文课本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的时候,我就会像老教师那样让学生背诵全文或划分好背诵的段落,然后让学生去背诵。结果学生背颂了几天都背诵不会,搞得我和学生都不愉快。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的“好阅读”与“坏阅读”后我才明白,背诵作品中一些“文字优美的段落”,如果段落真优美得打动了学生,他自然会去模仿和记忆;如果“优美段落”是教师选定的,学生不一定承认它优美,这样的背诵就没什么意义。阅读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影响,在语言上也是这样。背会别人的段落不等于自己就能写出这样的段落,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语言组织水平和风格,与其背诵一段学生并不喜欢的文字,不如让他用这个时间多读一本书。同时我也是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儿子非常喜欢看电视,当儿子频繁使用电视中学到的词汇时,我想当然的认为看电视也是一种阅读,殊不知电视和电脑都是以图像来吸引人,尤其电视,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转换和互动,孩子只需要坐在电视前被动接受即可。看电视当然也能够让孩子多知道一些事,但它的“读图”方式和被动接受性相对于阅读来说,在智力启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学龄前儿童如果把很多时间都消磨在电视前,他的智力启蒙就受到损害。从进入小学开始,他的学习水平就会低于那些经常读书的孩子。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写到,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担心孩子听不懂,就尽量用通俗的口语来讲。这样做不太好。准确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尽早让孩子接触有情节有文字的图书,从你给他买了有文字说明的图书起,就要给孩子“读”故事,不要“讲”故事。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在课外阅读上,一些家长和老师犯的最无聊的一个错误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读,一字一句地读。这是不对的。衡量一个人
f的阅读水平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这三方面相辅相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