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数学好玩的认识和理解一提起数学可能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冰冷的数字和枯燥的运算,还有很多人认为数学很难学,仿佛数学是高深莫测的。其实数学也可以是很好玩的,李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想让数学“好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一下: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不仅仅是教我们算几道题,画几个图形,它是有生命力的,它的活力就来源于生活。李玲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如:36名学生乘车、用36元钱买福娃、组装风扇问题、铺地砖、搭帐篷等等问题都来自生活,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都能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学生会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感受到数学好玩因为实用而好玩。二、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活动。数学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而且所有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李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有几个活动是围绕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展开的,如第一个活动:福娃排队,学生说任意一个号码,老师马上就能说出名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老师这么快就能说出来?带着对新知的渴求学生开始了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探索。这个活动设计就非常成功。后面解决36人乘车的问题时,李老师注重了学生的体验。通过让学生5人一组模拟坐车的活动,体验了乘车问题中的余数应该用进一法。纵观这节课中的所有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好玩因为有趣而好玩。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f这一点我想结合前不久的听课来谈。上周在高新区北海学校听了全国目标教学的展示课,其中广西柳州的一位老师执教的《打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老师从古印度的一个数学故事导入新课,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兴趣,之后通过老师给学生打电话这件事,引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有序思考并找到了打电话的规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渗透了市场倍增原理、统筹安排的思想、绘制树状图的方法。听完这节课,我觉得非常激动,心潮澎湃,不由自主的想探索神秘的数学王国,我想这就是数学的独特魅力。正因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