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因素融入到自身的作品中,比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所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风格会不断产生变换,但是现代文学思潮留给我们的影响却是永恒的。参考文献:1吴先伍:《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
f的辩证法》,《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2陈友良:《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
志为中心》,《安徽史学》,2006年第2期。3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家的“实事求是”方法论》,《安庆师
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4谭为宜:《从几篇政论文章看鲁迅与李大钊早期思想之异同
读〈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和〈风俗〉〈民彝与政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s1期。
5尹奇岭:《瞿秋白文艺大众化思想探析》,《北方论丛》,2009年第2期。
6杨春时:《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是启蒙主义现代性视野中的五四文学》,《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7郑坚:《延安文学以来的“新人”形象塑造与小资产阶级问题考察》,《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4期。
8高玉:《论“启蒙”作为“主义”与现代文学的缺失》,《人文杂志》,2008年第5期。
9管雪莲:《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再探析》,《中国报业》,2012年第6期。
10陈卫星、彭树欣:《“五四”新文学观念对古代小说研究的影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杨永明,男,1977,山东东营人,博士,讲师,
f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学,工作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