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论现实主义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发展嬗变
作者:童志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
摘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20世纪初引进中国,并在随后的发展中历经诸多变异和反复,逐渐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文学思潮。研究现实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坛的嬗变,对反映该时期中国社会生活图景的变迁,分析现实主义思潮对20世纪中国现代文坛的影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中国现代文学嬗变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02
现实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方法,又是一种文学思潮。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完全是现代性的产物,在我国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从对外国文学的横向吸收和改造中形成的文学思潮,而不是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中延伸而来的。研究现实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坛的嬗变,对反映该时期中国社会生活图景的变迁,分析现实主义思潮对20世纪中国现代文坛的影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五四”前后兴起,而后处于倡导和探索阶段。20年代的前半段,现实主义的发展比较偏向于理论的探讨和建设,在实际创作中除鲁迅的《呐喊》外,其他还比较稚嫩。大多数作品虽然在创作精神上力求批判社会人生,但在写作方法上还残留着旧小说的行文习惯、腔调。稍后的“问题小说”虽然极力向现实主义靠拢,积极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但又流露出普遍的伤感情调,妨碍了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20年代后半段,现实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相对成熟,诞生了一批优秀、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代表性的有两个流派:“乡土文学派”和“人生派”。
“乡土文学”的创作热潮兴起于1923年,是紧随着“问题小说”热而出现的,这是第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乡土文学”的创作动机多是出于思乡之情,作者背井离乡,但对从小生活的故乡民情和风俗习惯记忆犹新、深切怀念,于是就从这段生活中提取素材,客观展现故乡现实图景,注重对典型环境和具体生活场景的细致刻画。王鲁彦、蹇先艾、许杰、彭家煌等都是“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因主要描写农村,所以多借鉴俄国、东欧和北欧的现实主义。它的出现,改变了鲁迅现实主义创作“一枝独秀”的局面,提高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水平。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人生派”主要以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为代表,它高扬着“为人生”的旗号,将文学艺术与社会人生紧密联系起来,说明文学应承担社会批判的使命。它着意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