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针对知识分子,而没有在国民中进行宣传。这场新文化运动对于西方文化持肯定态度,将西方现代文学与其文学思潮进行翻译与引进,逐渐开启了群众智慧,并且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快速融合与交流,对双方现代文学创作体系的构建具有深刻的影响。
2丰收期从1927年到1937年这一阶段,无产阶级文学派别与民主主义及自由主义文学派别在十年间共同发展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思潮中的两大阵地。在1928年,由共产党员组成的太阳社共同创办了月刊《太阳》。同年,《文化批判》与《创造月刊》联合在上海倡导了革命文学。然而,在这一阶段太阳社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获得读者青睐称赞的文学作品并不多,多数是公式
f化与概念化的。同一时期,胡适、徐志摩等新月社自由主义成员集体创办了《新月》月刊,展现出这些学者们坚决维护独立的态度。
这一时期,由于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多数在从小资产阶级转化为无产阶级的过程中,过分推崇了新感觉派别、象征主义派别,过于显示自己的生存价值,盲目壮大声势,因此,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理解不够透彻;并且当时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影响,因此,在文学运动中对文艺属性过于忽略,并夸大了其具有的社会功能;并且对于文学家思想改造的重要性任务不够重视,直接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并对鲁迅等先进思想家进行批判,所以也在进步文学体系内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与此同时,革命文学也开始受到新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文学运动是人生尊严与健康的践踏与侵害,因此被新月派大行打压。由于对无产阶级的断然否定与批判的观念,使得以鲁迅为首的进步文学成员群体开始反击与批判。在这之后,新月社与进步文学群体一直存在激烈的矛盾。
在1929年,进步文学阵营内部结束了长期的争论,成员观念达到了基本一致,并且于1930年3月在中国成立了左翼学者联盟,成员包括:鲁迅、郁达夫等五十余人。联盟思想纲领为了援助并投入到无产阶级艺术发展,同时成立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机构,加强了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同步翻译工作与传播研究。进步文学阵营除了继续对新月派文学进行批判,并且强调了具有独立性质的自由主义作家文学观,对现代作家社会责任推卸的性灵文学派别、强调文学创作应当与社会背景与政治形成距离的京派文学等当时的多
f种资产阶级文学观念进行抨击,将其自由主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并且与这一时期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文化思想进行顽强的抗争。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