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个人金融业务进展中的现状及问题
西方有关调查资料说明,未经专家理财的家庭,90%以上存在财务不合理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从90年代开始,在一些欧美国家,先后开办了银行利用其信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此后,国外商业银行的个人投资理财业务进展专门迅猛,几乎深入每一个家庭,其业务收入已占到商业银行总收入的35%以上,对应的业务收益已占到银行业利润的40%左右。如美国花旗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利润奉献度超过60%,其中个人理财业务利润奉献度接近50%。
而在国内,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仅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的业务。随着个人财宝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业务才开始显现。尽管个人理财业务日益受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理财产品也日益丰富,业务扩展十分迅速。但从长远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性的问题。
一政策瓶颈问题
我国金融业目前采纳的是分业经营模式银行不能全面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这一政策规定一方面导致国内银行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产品而不能充分的运用这些产品,让其真正的服务于大众;另一方面,也因市场的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进展空间。因此,现时期的商业银行理财只能停留在业务品种介绍、咨询建议、投资方案设计及办理简单的中间业务等方面,至多也只是是传统的储贷、外汇业务的整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
二客户需求问题
其一,目前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服务门槛过高,造成客源稀少。如外资银行一样门槛在5万美元以上,国内银行一样门槛也在5万元以上。从现有品牌看,门槛偏高,压制了大量客户的理财需求。
f其二,在财不外露的保守思想下,许多个人对银行的理财服务业务持观望态度,个人理财业务还没有深入人心。
其三,市场营销观念不强理财拓展不足老百姓对理财产品的了解不够。其四,银行理财服务的实质性内容少,产品附加值低。上述缘故造成银行推出的理财业务和产品还没有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气候,社会大众对其现实的需求有限。
三产品供给问题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向,在投资领域几乎差不多上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业务范畴也更多的是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