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家长教养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
作者:德吉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7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新世纪对新一代人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人的健康既包括生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这已经成为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从大量的调查资料和研究结果中我们遗憾地看到,当今我国家庭教养的状况,特别是家长教养方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许多家长在家庭教养中,往往只注重孩子有形的身体生长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无形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一、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1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另外,还可能形成蛮不讲理、霸道的坏脾气。当孩子长大成人面临与其家庭提供给他的环境迥然不同的社会竞争时,则容易表现出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信心,灰心、失望而导致失败,直至陷入困境。溺爱型是一种需要否定的家庭教养方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需要爱,但这类家长首先应当认识爱与溺爱之间的区别。爱与溺爱很难从行动的表面去分别,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判断。如果可以阻碍他将来身心健全发展的,即使这种行为看来是冷淡甚至是“残酷”的,实际上就是溺爱了。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长要注意:孩子应当严格要求,要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不要太关注孩子,随时问他这样那样;不要太亲近孩子,让孩子充分自由地活动;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孩子从小应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不要过于夸奖孩子。2专断型。不分青红皂白就施以暴力的家长属于专断型。专断型的家长导致孩子情感冷漠、自悲、孤僻、不合群,容易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执拗、逃避和神经质的性格,也可能形成依赖、情绪不安和自卑的性格。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为情绪很不稳定,恐惧、胆怯、情感冷漠;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消极、意志力差;因逃避惩罚养成说谎话、表里不一的不良品质,孤僻、不合群,自悲感强。自尊、自信、自爱和首创精神等许多宝贵的性格特征便随之而被毁掉,由于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的压抑和侮辱,在得不到温情,又面临暴力的情况下,孩子极有可能离家出走,严重时则可能轻生。只有在平等的交流中,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地发展。实行民主教养的基本要求是,家长要在思想上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养的核心作用在于强化孩子的自尊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