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显;耕地质量越差,农户转入耕地的规模越小;非农收入越高,农户越不倾向于转入耕地且转入规模越小;政策因素中转入年限对农户的转入耕地行为和转入耕地规模有显著的影响。郭晓丽对此也有同样的看法,她还特别指出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出土地的愿望就越强烈;耕地越细碎化,流进意愿越小28。此外,郭晓丽还指出市场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之一,如农业比较效益的大小、农户示范效应、城市提供的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等29。
曹素红通过对江苏省土地流转实证分析得出了城市化水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也会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30。也有学者将我国非农劳动力市场与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结合分析,指出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主要受家庭特征、非农就业、制度和村庄特征影响,并且指出目前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是促进农地租赁市场发展的首要选择31。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通过实证调研发现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是否完善也是影响土地流转的一大因素。如王华春、唐任伍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的调研,认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市场,而与之相配套的中介
f组织由于流转市场的发育不良,相对匮乏,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32。黄祖辉通过对浙江省的实证调研发现不少地方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运作过程缺乏秩序,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阻碍了土地供求双方信息的流动33。
五、土地流转的效益多数研究者认为从总体上看土地流转有明显的正面效果。于传岗指出土地流转绩效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引致的农业规模而产生农业经济效绩的持续提升、土地流转导致城乡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而引起不同群体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农民的个人权利得到普遍的尊重、和谐的土地流转派生的社会各民族与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程度与凝聚力逐步增强、土地流转制度对环境的适应性效率提升等34。姚洋2007认为土地的自由流转可能产生两种效应,即边际产出拉平效应和交易收益效应,从而能提高农民进行土地投资的积极性。马也提出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对农民增收、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现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5。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农地流转并不能带来农业绩效的提高。贺振华通过对湖南省永兴县2000年土地流转的实证分析提出土地流转并不会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除非流转后增加了新的生产要素或者原有的生产要素发生了质的提高36。LiGuo等利用1997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