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震荡与中国的转型全球金融系统在2008年里经历了自1930年代以来的最严重危机。部分知名金融机构破产,更多的是在全球政府轮番救助之下苦苦挣扎。资产价格方面,各大证券市场指数都从2007年高点至少跌落了50。问题是,这场严重的流动性与信用紧缩还未结束,金融海啸还在发酵,朝实体经济继续深化发展。危机的恶劣影响,让处在转型途中的中国倍感痛苦。全球经济链条大震荡与两个月前人们普遍预测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会是“L”型不同,新年元月初的景象已让人们认识到继续探底的“U”型才是现实。美元利率降到025,日元利率降到010,英镑和欧元区也都大幅降息到达15和25的水平,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或接近ZIRP(零利率)区间。如果各国央行的激烈反应还不足以让公众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那么美国2008年最后一份非农业就业报告则用二战后最高失业人数和16年来最高当月失业率这两个数据宣告着实体经济已经进入严重衰退阶段。奥巴马称,当前的经济危机是有生以来从未遇到过的。虽然美国的危机是由金融传导到实体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各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稳定性举措就能够让这个恶性传导转成良性。美国的金融、汽车、建筑房产等行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黑洞,救助的资金似乎仅仅激起了一阵浪花。而消费方面,美国的信用式消费已经无以为继,不仅表现在消费者收入状况的恶化,还体现在信用提供方的大幅紧缩例如部分长居外国人在美国用信用卡买机票回国都开始接到美国信用卡公司的质询电话。而以前的主要消费者群体和经济繁荣的主要受益者,如金融、房产人士现在都成为受冲击最大的群体,他们对非必备消费品的需求短期内已无好转可能。欧洲与美国的情况虽然稍有不同,但总体上较为类似,消费领域的长期下降趋势令人深感忧虑。中国在全球经济链条上作为一个主要的消费品供应商,直接面对着经济链条震荡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局势,在这场经济链条的大震荡之中倍显严峻:根据麦肯锡2008年12月份进行的全球CEO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公司高管以78的负面感受比率位居全球主要国家之首。这个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但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中国经济局势受金融海啸冲击的程度,可能比大多数人预想的都还要严重。中国2008年12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8,进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13,对外贸易顺
f差较11月份创下的纪录水平4009亿美元已开始回落。作为高科技产业链上游供货商的中国台湾地区,12月出口数据更是下滑了约42。进出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