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好各主题的送卡片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同学之间的情谊。要鼓励学生多写几张小卡片送给同学,同时注意保护个别没收到卡片的孩子的积极性,不要让他们觉得没人与他们做朋友而产生自卑感,要鼓励他们主动和同学交流,鼓励大家和他们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同样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3、采取引导学生心理换位的方式,创设一种可知可感的氛围,引导学生注意理解别人的感情,体谅别人的困难,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处境,从侧面引导学生认识信任、理解、互相帮助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特殊情感,容纳他人的不同看法,使孩子们避免走向自我中心的误区。
5、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日常交往中的种种不和谐,借助自己的想象力或生活体验去感受、思考“为了友谊,我们需要怎样做”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理,懂得呵护友谊,继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增进彼此的友谊。四、教学评价
1、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2、采用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
f道德观、朋友观、友情观。五、教学案例案例1
《不一样的朋友》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真正的朋友要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欣赏和友爱之情。活动准备1、课前搜集、了解朋友的种类。2、布置学生裁剪几张卡片,并带上彩笔或颜料。活动过程一、“真正的朋友”辩论会1、教师:上一节课,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谁是自己的好朋友,共同分享了友谊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还亲手制作了小卡片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们玩的真开心,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好吗?2、学生看课本34页插图,然后全班交流,引出问题: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3、辩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正方的观点是:能指明自己的缺点,互相帮助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反方的观点是:有好吃的、好玩的、能共同分享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正反两方,通过辩论,让学生懂得真正的朋友常常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跟你一起面对困难,帮助你进步。4、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并分析对人对己的害处,将活动延伸、拓展。二、交流“我不一样的朋友”1、学生思考自己有哪些不一样的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如学习上的朋友是谁,生活上的朋友是谁……)。2、制作卡片,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从不同角度欣赏自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