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57,人均GDP达32668美元。然而我国现有的城市化率,仅相当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和五十年代的日本。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一国的平均城市化率应在55左右,同时,当一国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因此,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通过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明确定位,合理布局,并配套实施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财税体系、分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政府一系列区域经济规划的制定实施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启动新一轮的城市化浪潮,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是一个长期和必然的趋势,而城市化的进程将带动相关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如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和零售业的发展,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远未完成,建设更为强大的工业依然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
f美国经济学家惠特曼罗斯托(Whitma
Rostow)在其经济发展阶段论中,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按照这一划分原则,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正介于起飞阶段和走向成熟阶段。
综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危机中的经济发展,在经济“走向成熟”的阶段中,技术进步成为其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推动力,其电气机械等行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由原先的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进入了自主开发阶段,成功了完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了国内消费率的持续上升。
30年改革开放把中国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5,虽遥望美国,但已进入全球第二梯队,而人均经济指标则处于全球中等水平。但从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来看,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一些典型城市已经向“成熟阶段”迈进,三大经济圈集聚了全国50左右的经济总量,而其他大部分国土及人口仍处于“起飞阶段”,除东部沿海省市以外的中西部22个省份,人均GDP均低于3000美元。
因此,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解决正在面临和将要面临的城市化、交通运输、资源开发、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国土治理以至国家安全、民生福利等问题,都有赖于工业的长足发展。中国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因外需疲软而引起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也应在发展的过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