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点。加大财政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工程建设;结合重点产业振兴,推广应用一批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的自主创新技术;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建立人才和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
(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促进就业,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在安排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注重发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扩大各类社会保险的有效覆盖范围,启动实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行扶贫政策;提高全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抓紧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同时,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
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可概括为扩内需、保增长、稳出口、调结构和促民生五方面,从短期来看,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快速下滑的势头,宏观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积极变化;从长期来看,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拓展国内需求,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展望
f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在2009年一季度见底后于二季度开始启稳回升,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总体来看,宏观经济指标的局部好转一是来源于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引发的政府投资的高速增长,二是来源于宽松货币政策下基础货币和信贷资金的巨额投入,从长期来看,两者都不具备可持续性。依靠大量政府投资和巨额信贷资金投放来拉动的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可持续路径,应是在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完成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及结构的调整。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长期驱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一个城市化、工业化与市场化互相演进的三十年,其间,财富的增加、国民福利的提升莫不与此息息相关。数据显示,1980年,中国城市化率为198,人均GDP为256美元,而至2008年末,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