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通过各种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渠道,迅速在全世界蔓延。危机的快速蔓延暴露了部分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理念、体制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度相信市场的作用,忽视了资本逐利动机下隐藏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二是监管模式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实践,对复杂产品风险链条、跨行业和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及场外交易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测和分析;三是国际合作方面,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和信息交换的平台与机制,对于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跨境活动,尤其是国际资本流动,缺乏监测。在应对本轮危机的过程中,多国央行联合行动,通过同步降息及其他量化工具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而同时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透明度,将成为下阶段国际监管体系改革的主导思路。
f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主要应对措施
在管理汇率体制和资本项目非开放的条件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本轮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外部实体经济的衰退引发外部需求的急速下滑,并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而外贸出口的大幅下滑又进一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开工率不足、就业压力增加及股市、楼市的负财富效应也对居民消费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经济深度下滑,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为有季度统计数据(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
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看,我国经济从2000年以来已经延续了8年的高速增长,其自身也面临周期性调整的需要,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都需要进行调整和转变,金融危机的爆发只是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经济调整的深度。
为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防止国民经济深度下滑,中国政府强力启动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扩大国内需求。概括来看,中国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强力拉抬内需,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投资方面,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积极调动社会投资。在两年内通过增加安排118万亿元中央投资,拉动四万亿元投资规模,资金投向主要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