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温中祛寒之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损起沉疴。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
即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名建中。芍药六两,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一两,枣十二枚,饴糖一升。今人用建中者,绝不用饴糖,何哉?亦有阴证发斑者,淡红隐隐,散见肌表,此寒伏于下,逼其无根之火熏肺而然,若服寒药立毙。即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麦冬、半夏、肉苁蓉,名十四味建中汤。十四味除茯苓、白术、麦冬、川芎、熟地、肉苁蓉,名八味大建中。
组成:组成: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小建中汤病机稍微复杂一点,它是个常用方。小建中汤是出在《伤寒论》,也是个名方。这个方治疗的病机,总体共同特点考虑到中焦阳气不足,中焦虚寒是主要的。共同的是阳气不足,而且阳气不足中焦虚寒有一定的时间造成化源匮乏。脾胃属于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化源匮乏以后,化生的阴血也会不足。既有阳气不足,又化
f生阴血不足,产生一种阴阳两虚,阳虚寒凝就可以有类似小建中汤的腹痛,喜温喜按。阳虚有舌淡,脉细。当然它又夹阴血不足了,舌淡,脉细。这是阳虚兼有阴血化生不足的表现。阴血不足又继发血不养心,一般都有一定的病程了。血不养心可以心悸以及面色无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了。就是血虚失荣,首先阳虚可以有内寒,那阴血不足到一定阶段又会继发虚热。所以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这一类,在临床上虽说不是很突出,往往具有一种活动以后一身有燥热,手足烦热,产生一种燥热。这是认为有阳气不足,阴血又不足这样造成的,所以阴阳两虚。这表现的方面比较多、比较复杂。作为肝来讲,肝脾就有不和,其中包括有肝脾不和因素,所以才产生这种腹中疼痛、一种拘急疼痛,和理中丸就是吐、利,腹痛,喜温喜按,这个比较标准、典型中焦虚寒似的腹痛有一定的区别。所以用到小建中里,张仲景曾经提到过,法当腹中急痛。结合他用药来讲呢,有这个拘急疼痛的特点。所以这个方它还要体现柔肝缓急止痛这个治法。这是在小建中汤的病机分析里面,历来有所认识不同的方面,这个可以参考结合来理解它。而临床上用小建中汤治疗的腹痛,脘腹疼痛相比之下,这拘急疼痛多一些,疼痛程度要比理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