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全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5.有麻醉后复苏室,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恢复状态,麻醉并发症的防范措施到位。
12
f6.建立术后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能有效地执行。7.建立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和输血科的有效沟通,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8.定期分析麻醉管理评价指标,开展麻醉质量评价,确保患者麻醉安全。(三)重症医学科管理1.重症医学科室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资质与能力、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基本要求。2.有科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3.对医师与护理人员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对重症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4.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的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所致的泌尿系感染有预防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5.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四)感染性疾病管理1.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13
f2.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有重点传染病防治专家组。
3.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
4.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5.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向公众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咨询。
(五)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输血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2.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3.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科学用血。4.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定并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5.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