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风险源强识别: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2、风险识别内容1资料收集和准备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2物质危险性识别按附录《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f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知识点:此处主要包括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及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采样四个知识点。1监测因子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2监测制度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f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征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监测时间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值时间要求。3监测布点1设置依据:根据①项目的规模和性质②地形复杂性③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2监测点位数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