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笑得很,全班做错的题他做对了;全班都做对的题,他要错。”此种轻率的态度无意间强化了孩子基础不扎实,不值得提倡。
更多的孩子粗心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够好,表现为条理性差、不利索。动作不利索、条理性差,头天没准备好文具,到了课堂该写的时候找不到笔,找到笔了又不知做哪道题,听课、写作业就跟不上课堂的节奏,忙乱一团,怎么可能不出错呢?
纠正孩子条理差、不利索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上的事情自己去做,才能学会有条理、很利索地料理学习上的事。比如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减少出错。
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检查作业,虽然看起来省事,但省事却不抵事。检查作业本身是孩子必须学会的事情,检查作业的过程可以训练孩子的条理性和独立性。孩子不会检查作业可以学,家长代替孩子检查,既无法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也把孩子的责任意识弄没了。
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要教给孩子具体方法,教方法比讲道理更重要。有的家长只会反复叮嘱“不要粗心”,孩子依然粗心不断。其实孩子并不知道如何检查,要家长检查出哪里错了他才改。所以家长要教孩子怎么检查,或者做一题检查一题,或者做完后逐一检查。孩子有了
f检查习惯和方法,粗心的现象自然明显减少。不能保持安静而专注的学习状态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冷面判官似的守在一旁,一
看有错就大声训斥,弄得孩子惊惶不已,做错题是必然的。因为学习需要大脑的安静状态,情绪、专注力对智力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消极的情绪、不稳定的情绪、过于强烈的情绪都能干扰思考的逻辑性、缜密性和条理性。内心o张的孩子、恐惧的孩子,不可能专注地思考问题。
家长要创设适合孩子学习的心理环境,孩子才有安静的情绪。作业出错了,要就事论事,帮助孩子从作业本身的逻辑中去找原因,不能以粗心为理由去惩罚孩子,把孩子弄得很紧张、很恐惧。反之,也不要因为孩子题目全对就欣喜若狂地夸奖。学习过程经不起家长的大喜大怒,家长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进入积极的、理性的学习状态。
有的孩子专注力不够、缺乏耐心、不能忍受单调,大脑处于断断续续的思考状态,就容易分心、受干扰,就经常看错题、看错字、计算出错。遇到困难一点的题,做不了几分钟就厌烦了,很勉强无奈地拖拉着,很难高质量地学习。对此,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耐心和韧性,安排孩子做一些枯燥的、简单重复的事情,告诉孩子学习会有很多困难,要有耐心、能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