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去,首先确定是不是病理因素引起的视力、听力等问题,查明身体方面的因素,及时治疗矫正。
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的知觉细化不足。就是对知觉对象的差异分辨不出来,如两个相似的水果,分辨不出其形状、颜色的细小差异,“千”与“干”、“玉”与“王”等形近字容易混淆,数字“12”看成“21”、“41”看成“14”。差异分辨不足,经常看错,都是知觉细化不足导致的粗心出错。
知觉细化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增进知觉辨别能力,如“寻找差异”训练,让孩子在两幅图画上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仔细观察、仔细比较,去发现细节上的差异。
另外,还要增强知觉的记忆。有的孩子抄写字词或算式的时候,在黑板上、书上看到的是“65”,由于知觉记忆不稳定,低头写在本子上的时候就成了“65”,或者拼音“b”写成了“d”,也有孩子草稿纸上算对的数,抄在试卷上就抄错了。类似情况很不少。
知觉记忆不稳定与孩子大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有关,所以训练小孩子的知觉记忆,可教孩子抄写的时候,用有声读出的方法来帮助巩固,比如“68”,读出声,就不会写成“86”。但不少中学生、大学生也犯这种错误,就是用脑的习惯有问题,条理性差、字迹潦草、一知半解,就不仅仅是知觉细化
f不足的问题了。基本训练和学习习惯不够好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一定要
学扎实。基本训练不扎实,练习不够,是孩子写作业、考试出错的主要原因。
学习一定要重视练习,练习的“习”字,就是“鸟一遍一遍练习飞”的意思。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懂得就行了,对练习很反感,认为是加重孩子负担。孩子要么听错、读错,要么笔画错、题看错,家长还认为“题目孩子会的呀,就是粗心”。殊不知练习不够就是出错的原因,如果基本训练扎实,就不存在粗心。比如对九九表的熟悉已达到自动反应程度,不会有“三七二十二”的粗心。孩子到了中学成绩不稳定、大起大落,一定与小学时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掌握不牢固有关。
有的家长说孩子“做难题不会错,简单的题容易错”。这种情况一是基础不够扎实,以为题目简单,没有认真对待;二是大脑的兴奋点差异,越是困难的题,有一类孩子越是有兴趣,大脑也越清晰、全神贯注,而面对简单题,大脑不容易兴奋起来,处理信息很可能出错。孩子喜欢挑战性的任务,这种思维特点是很可贵的,家长要好好保护、激励。但是教育态度要理性,要仔细分析具体情况,不能轻率下结论为“难题不错、简单易错”。
f有的家长喜欢说:“我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