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经
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优势区域布局
总体保持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区域不变,部分地区做微调。黄土高原优势区域整体规模扩大,向西拓展增加天水及陇南部分地区,新增地区完全满足7个苹果最优生态指标。渤海湾地区将秦皇岛地区调整为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新增地区满足苹果7个优良生态指标中的6个。
(一)渤海湾优势区1.基本情况。该区域包括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辽南及辽西部分地区、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是我国苹果栽培历史最早,产业化水平较高的产区。2007年苹果面积993万亩,产量1124万吨,分别占全国的34和40;苹果出口量5515万吨,占全国的54,出口额339亿美元,占全国的66%;苹果浓缩汁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20%。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品种资源丰富;加工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市场营销和合作组织比较发达,产
f业化优势明显;科研、推广技术力量雄厚,果农技术水平较高。沿海地区夏季冷凉、秋季长,光照充足,
是我国晚熟品种的最大商品生产区,管理水平较高,产量高,出口比例大;泰沂山区生长季节气温较高,
有利于中早熟品种提早成熟上市;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光热资源充足,是富士苹果
集中产区,交通运输方便,市场营销条件优越。该区域包括53个苹果重点县市,其中山东25个、辽宁14个、河北14个。2.主攻方向。以鲜食为主,重点发展红富士等优质晚熟品种,产品面向国内高档果品市场和国外市场;
积极发展深加工企业。3.功能定位。胶东半岛、辽南以及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是晚熟苹果生产区,以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为主,
主攻国内外高档果品市场,同时发展其他中晚熟品种,满足国内及东南亚市场需求;泰沂山区、燕山丘陵
及辽西重点发展中、早熟品种,适量发展晚熟品种,加大苹果深加工发展力度,提高产业整体效益。4.发展目标。2015年重点县苹果面积稳定在650万亩,产量100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22和30;结果园单产达到2000公斤亩,优质果率达到80;鲜食苹果出口量达到85万吨以上,占全国的50,逐步向高档市场推进;苹果浓缩汁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比例保持在29%以上。
(二)黄土高原优势区1.基本情况。黄土高原优势区包括陕西渭北和陕北南部地区、山西晋南和晋中、河南三门峡地区和甘肃的陇东及陇南地区。2007年苹果面积1537万亩,占全国的52,总产量1384万吨,占全国的497;该区苹果浓缩汁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达到688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