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语言表达技巧
高放2011年9月29日
路英教授对朗诵艺术有深刻独到的理解。翻开尘封的笔记,我找到了路英教授2006年7月7日,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朗诵学术研讨会上的一段精彩发言。他说:“我从小就爱好朗诵。这些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朗诵要全身心地投入,要用心去朗诵。有一次省老干办举行朗诵会,我朗诵了陶铸的《赠曾志时间》。我为什么朗诵这个?因为这些老干部有很多是陶铸的部下。我含着热泪朗诵,朗诵完,许多老同志都流泪了。我去岳阳楼,三次下楼看杜甫的诗歌,想到他老年孤独,贫病交加,读着读着就流泪了。朗诵表达,总的是情。在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心感受,动真情,这是原则。理解是对内容的把握,感受是对形象的把握。脑子里没有内容和形象,出不来东西。我上小课,不教这里高,那里低,这里快,那里慢。我问学生,这里是什么感情?我们有了这种感情,才会有这样的声音。语气是感情的产物,内是情,外是声,情动而声发。没有这种感情,故意制造某种声调,会让人感到肉麻。表达上,也有技巧。有些人很有感情,但就是表达不好,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有一年,朗诵于沙的《皱纹》。我和徐俐朗诵完,于沙非常感谢,他说,‘我自己写的,但是朗诵不了这样好!’说明要有表达方法。”路英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对任何名家,要虚心向他们学习,要尊重人家,但不能盲从。名家有时也有错的时候。”
一、语言表达内部技巧
有稿播音主持或朗诵,必须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仔细感受作品的形象画面,这样,才能准确生动的表情达意。理解和感受是同时进行的,这里只能一件一件说。1、怎样理解作品、首先从头至尾阅读作品,查清不认识的字、词。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层次,理清结构,弄清哪里是铺垫、哪里是转折、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高潮,进而确定好全篇的基调。这时,脑子里就不再是一片空白,表达就有内心依据了。难以想象的抉择巴尼罗伯格是美国缅因州的一个伐木工人。一天早晨,巴尼象平时一样驾着吉普车去森林干活。由于下过一场暴雨,路上到处坑坑洼洼。好不容易把车开到路的尽头。他走下车,拿了斧子和电锯,朝着林子深处又走了大约两英里路。巴尼打量了一下周围的树木,决定把一棵直经超过两英尺的松树锯倒。出人
1
f意料的是:松树倒下时,上端猛的撞在附近的一棵大树上,一下子松树弯成了一张弓,旋即又反弹回来,重重地压在巴尼的右腿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