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障房和教育投资增速较快,前9月分别为29和33,明显快于21的整体增速。我们预期,在未来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上升。
二、新一轮全球货币放松背景下我国财政货币应对策略
在新一轮全球货币放松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确立两个重要的认识:(一)欧美发达经济体需要经历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来应对2008年以来暴露的全球化不平衡。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和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数量化宽松可能周期性的出现,尽管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二)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高速增长之后,到了潜在增速逐步下台阶的阶段。贸易部门的比较优势逐渐下降和房地产领域压制投机需求,将使得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从以往的910,逐步下降至7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面临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形势,需要在短期政策措施和长期制度化改革来进行顶层设计,系统应对。本部分基于2012年三季度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从短中长期三个层次探讨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应对策略和改革方向。
(一)短期注意量化宽松的通胀风险,谨慎使用货币政策保增长前两轮全球货币放松推动之后,我国在下一年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通胀风险。一方面,货币宽松直接释放了流动性,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信贷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复苏,经济回暖进一步带动价格水平的上升。因此,新一轮量化宽松很可能加剧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胀风险,即使目前来看大宗商品和通胀压力并不大。但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财政政策方面,我们需要谨慎处理保障短期经济平稳和抑制未来通胀压力之间的关系。三季度财政支出数据反映出我们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在二三季度推出了一些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快了项目的进程和相关款项的拨付。这在保证短期经济增长来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GDP三季度同比增长为74,大概率上已经是触底。在之前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下,加上一些去年的低基数原因,四季度GDP增速可能回升至7778,全年经济增长可能保持在77左右。应该说,之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一轮货币宽松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更要注意保增长力量过大而引起通胀压力,以及
f结构性补贴抑制中期的通胀风险。具体来说,认识到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处于78,那么积极财政保增长的力量应该适度;结构性财政政策,比如流通领域的减税和补贴,加大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有利于抵御未来通胀风险。
货币政策方面,应该更加谨慎使用存款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