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进一步完善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化、创业实践项目化、创业管理制度化、创业平台基地化、创业指导全程化、创业宣传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创业基地围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品质、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等综合性的创业素质,使创业者在经营管理、资本运营、团队协作、公共关系、风险竞争、法律契约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三、创建创业基地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一)指导思想以三个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和三个转变(专才
f向通才转变、教学向教育转变、传授向学习转变)为指导思想,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确立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注重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多层次、多品位、基础扎实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二)规划目标依靠学院创业基地环境,突出学院特色,注重实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注重创业实践的效果。通过创业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搭建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平台,发挥带动、示范和幅射作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三)主要任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学生专业特点,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基地与社会相结合和具有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与创新企业孵化器性质的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技术服务,使学生在经营管理、资本运营、团队协作、公共关系、风险竞争、法律契约、开拓创新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四、创建创业基地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由创业教育、创业实践不断向企业孵化器转变。(二)坚持创业教育渗透入基地建设各环节的原则。创业基地的建设、管理,学生直接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创业教育与实践。(三)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创业基地的目的是带动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影响范围大以及项目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优先给予扶持。(四)坚持大众教育和精英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创业精英影响带动大众创业,通过大众创业孕育创业精英。(五)坚持学院、企业和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调动一切力量,广
f泛筹集项目和资金,充分发挥创业基地的功能。(六)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划,
实行项目化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