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的工作量如果是教理论课的老师给两个班上合班课校方只以一个班的系数计算该教师的工作量。这些故意的不公平对待不仅事实上打击了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积极心也暗中怂恿学生轻视理论性强的美育课。再加上目前许多高校流行课时津贴与上课量直接挂钩使得年轻教师迫于生计压力而不得不多上课最终加剧了一种恶性循环课上得越多质量越差为人师长的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渐渐地荡然无存教育审美化成为空谈
三、平面化的弊端
f高校美育的平面化主要表现在只铺开了课程建设的面还没有真正提升课程建设的质从教师授课的途径与效果来看缺乏立体审美感的培养引导不够深入。具体如下
一是语言的平面化、理论化。中文出身的美育教师上课常常概念、术语一大堆搬弄大量名著、理论让人听得云里雾里。板书歪东倒西甚至根本不写板书临场作画或即兴歌舞的才能不具备甚至类同于理论“贩子”张口梵高毕加索闭口海德格尔李泽厚。即使明知抽象概念一箩筐不如具体现象一小件。但从实用便利的角度出发他也懒得在课堂上展示一件陶瓷工艺一幅书画作品。从知识到知识没有多少体悟更没有自身美术实践的经历没有鲜活现象的体验这样的美育平庸至极。
二是视角的平面化。在加强多媒体课件的鼓动之下有些教师多多地播放图片甚至电影上课终于“有声有色”起来。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培养活泼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声色并茂的优秀课件确实可以优化课堂效果。但多数“有声有色”的课件同样有严重的平面化倾向。被复制无数次之后一张绘画作品的图片只剩下十分粗略的信息一些著名的人体油画图片甚至只剩下模糊的肉体形象。没有细致的肌理没有丰富的线条纯粹以色情挑逗人的视觉冲动以欲望取悦于学生这类多媒体课件除了给予当下的生理快感之外很难产生持久的审美快感。
三是施教的平面化。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审美反应是不一样的。同样一张图片设计专业的学生热烈讨论图片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的美感因素中文专业的学生对此反应漠然。同样一首抒情名诗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数毫无反应中文专业的学生大多能体悟诗境之妙。如果采用同一本教材采用同一个课件施教时又不结合不同专业的情况而是按部就班地一一讲解课程的质量不高也就不难想象了。
四、初级化的弊端
从接受层面来说高校美育多半停留在“爱美”、“好美”、“知美”的阶段。美育的初级化倾向明显缺乏审美教育的深度展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关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