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其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养亲尊亲善事父母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家庭伦理孝首先倡导的就是孝敬、奉养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对父母的孝不能仅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更重要的是一种感恩之爱使父母内心愉悦即尊亲否则“虽日用三性之养犹为不孝也。”秦汉以后在养亲、尊亲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孝的内涵逐渐扩大为谏亲、祭亲等几个方面。2、生儿育女珍爱生命
f商代卜辞中“孝”字曾写作“上父下子”原始字形传达的信息是男女交合、生育子女。《诗经》云“於乎皇考水世克孝。”这里的“孝”与生命延续相关联。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生儿育女被视为子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和孝行。《孟子离娄上》所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被摆到孝行之首。除此之外爱惜自己也被看做是对父母行孝《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强调的就是要爱护身体珍惜生命。同时孟子还把赌博酗酒、为非作歹、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列入不孝的之列因为这些行为会玷污父母乃至陷于不义。
3、慈老爱幼和谐万物古人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行善的起点一切道德教育都是从孝道开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孔孟的孝道观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博爱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宋时期的大哲学家张载指出“民胞物与”“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是保之子之翼也”。从孝敬爱父母到对所有长辈老人及天地间一切生命毫无例外的都加于珍惜的道德观念表现出中国人和谐万物的爱心和博大情怀。4、承志立身光宗耀祖《中庸》有言“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在父母去世以后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功业。孔子在《论语》中讲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承父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孝。所谓“立身”就是要成就一番
f大事业。曾子把“孝”分为3个层次“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立身行道扬名传后世孝之终也。”继承祖先的遗志成就事业光宗耀祖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行也是孝的最高要求、最高境界。
5、移孝为忠忠孝相通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国”是“家”的推衍那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尽孝和尽忠是相互联系的。“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孝敬父母是忠于君主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