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戴慧琴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7期
近三个多月,听课调研是教研室工作的主流。三十节优质课,四十节常态课,二十多节观摩课等,一路听下来,我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老师很敬业,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的观念在更新,老师们开始有了课改意识;忧的是我们对课改的理解仍然肤浅,课堂仍然低效,尤其是教师素质层面和学法指导层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亟待改进。一、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1、知识层面一是教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深度不够使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深层次的挖掘不够;广度不够限制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只能就本论本。二是“语文味儿”的缺失。什么是语文味呢?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语文味儿的缺失首先表现在教师忽略了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和任务,没有去研究“怎么写的”,而把重点放在了“写的什么”。于是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学生搜集花卉资料,做变色实验等,把语文课上成了生物课。我们说我们不能忽略语文人文性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不能缺失,但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偏离语文本质性的东西,其结果必然是“种了人家的园,荒了自家的田”。其次表现在语文课中多媒体的使用上。我们说,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它仅是“辅助”,不能“为媒体而媒体”,不能出现多媒体欣赏淹没文本语言的现象,用声像画的欣赏代替对语言的品味,以屏幕画面代替意境的品析等,这样也使语文课有变味之嫌。2、备课层面一是目标定位不明确,重难点把握不准确。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吃透学情,所以不能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课程和单元目标准确确定目标和重难点。二是缺少文本再构。每节课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段落说段意,然后中心思想加写法,千篇一律,不管什么样的篇目,不管文章什么特点,不管有些环节有没必要。教师没有对文本的再阅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老师的思想,看不到教师对文本课堂的再编排和再创造。还有就是问题的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叠,问题间也没有梯度,没有逻辑关系,没有过渡,反正就是该讲的都讲了,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乱”,就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