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王阳明与佛教、道教关系探析
作者:刘大榕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王阳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与佛教、道教的关系复杂,在他前期和中后期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是不同的,为什么这种态度会发生转变?他与佛道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笔者将以王阳明与佛道态度的变化为主线,粗略探究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王阳明;佛教道教;态度;关系
王阳明是一个兼备才识与事功的,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者”,其一生坚守做“圣人”的理想,儒家思想是他思想的主体。早年他“遍求百家二氏”,出入于佛道,二氏在他思想中留下深深地烙印,其一生与佛道之间羁绊颇多,关系复杂。
一、早年出入佛道
王阳明早年是十分信奉和推崇佛道的,直到31岁时才“渐悟二氏之非”1,是什么使王阳明不惜花费半生精力于佛道之上呢?
社会和家学的影响。明代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三教合一思想盛行。佛教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内地佛教渐弱、边地佛教兴盛的转向特点,明代佛教世俗化、大众化、边地性、包容性的趋势愈加明显。虽然内地佛教逐渐衰落,但仍然“维持着表面的繁荣”2,对人们的影响未曾减少。明代统治者对佛教和道教政策宽松,他们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对佛道采取既扶持又打击的双重政策。到英宗时期对佛道的政策逐渐放松,开始大肆编辑刊印道教经书,世宗时期出现了像顾鼎臣、夏言、严高、徐阶、袁炜、严钠、李春芳、郭朴等众多的擅长于写青词的“青词宰相”,可见在明代中后期,对道教的尊崇达到顶峰,上行下效,下层百姓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有增无减。在明代“三教合一”的背景下,佛教育道教世俗化、大众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不断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王阳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可避免受到佛道文化的影响。王阳明生于书香门第,“在阳明的家世先祖中,王吉、王纲以至父亲王华,以忠贞称著;王祥、王览以至祖父王伦,以孝悌闻名;而更多的则如王彦达、王与准、王杰等人,以胸次洒脱、隐遁避世而自得。3”王阳明的祖辈中多为心性淡泊之人,他们追求自由洒脱,怀揣隐逸避世的出世情节,与佛道之间往来颇多。王阳明母亲早逝,父亲早年忙于科举,中举以后在京任职,对王阳明疏于管教,王阳明从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祖父王伦博学多才,性格洒脱,是一位隐逸之士,祖父对王阳明的影响很大。祖父母宠爱王阳明对其管教不严,多任其自由发展,使得王阳明生性洒脱而不受约束。“隐隐流淌在阳明血脉里的,既有追求功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