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汉传佛教及道教在女性伦理观上的异同进行探讨
在女性伦理观上,汉传佛教与道教相黜相成、互斥互摄。较之于汉传佛教,道教对于女性以及两性关系的态度更为开明,这对汉传佛教女性伦理观的不足之处起到重要的弥补作用,其中道教的“女性崇高论”弥补了佛教丑化女性形象之弊端,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女性的品质及其价值;道教的男女平等思想弥补了佛教在制度修行中奉行男尊女卑之缺憾,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高;道教对于情欲与生命的正确态度纠正了佛教的禁欲主义及厌弃生命的非人性化作法,有利于构建自然、健康的两性关系。虽然道教的“功过格”对道德价值的功利化计算方式值得商榷,但是不可否认“功过格”将功德与过失量化的做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它对于个体道德修养有着儒家世俗伦理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汉传佛教与道教在女性伦理观上的契合不仅体现在超越性层面上,而且体现在制度层面上。道教在发展的过程中亦曾吸取过汉传佛教的戒律思想,它与汉传佛教一样重视戒律对女性的约束功能,以戒律来引导和威慑女性,促使女性走向理想道德境界。在道门女性的道德生活中,“功过格”无疑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较之于道教,汉传佛教有着更为成熟、精深的伦理理论,它的心性论、戒律思想以及轮回果报观对于包括女性伦理在内的整个道教伦理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启示和借鉴作用。通过吸取佛教思想道教伦理在理论形态上臻于完善,这有利于道教进一步提高其号召力和影响力。正因汉传佛教女性伦理观与道教女性伦理观各有千秋,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其作孰优孰劣的价值判断,即便汉传佛教有着贬抑女性的言辞做法,那也是佛教面对世俗众生男女不平等之强大现实而不得不按照世法的标准来调整佛法以促进佛法传播的结果,这种言辞做法乃历史的产物。对于这两种女性伦理观,我们应肯定道教重视女性权利、力求男女平等等积极思想,批判神学唯心思想;我们应继承汉传佛教追求精神超越、重视心性修养等积极思想,摒弃其贬抑女性之思想。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整理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