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方法,第6题是正反比例的理解,第7是用列举的方法探寻规律,第8题是三角板特殊角的组合,第9题是长方体的线、面、体之间的转换关系,第10题是数字与编码,第12题分子、分母与分数值的抽象化,第13题是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特点的比较与运用,第16题是图形的变换,第17题是概率的定性比较与排列。基本技能主要涉及计算的技能和测量的技能,第20-22题为简便计算、脱式计算和求未知数x,第23题为操作测量题。第25题渗透了初步的变量思想等。同时所有的基础性试题都源于教科书、《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纲要》和《学习手册》,是将有关例题、习题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扩展外延而形成的,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2、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是近几年小学阶段调研测试所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今年的七年级试题在考查学生对小学数学的主干知识、重要方法掌握情况的同时,更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基本的数学能力。(1)注重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命制情境新颖、背景公平的数学应用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能力,是否能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第7、9、11、12、15、18、19、23等题,取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问题情境学生都比较熟悉,背景知识对广大学生而言相对公平,又没有现成的题型可套,学生必须弄清题意,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加以解决,特别是第18题、第19题都是从现实中取材,要求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决策,通过说理解决具体问题。(2)注重对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而解决问题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七年级数学试题的一大特点。如第5题拉面问题,第9题不同侧面的拼接,第18题两家餐厅的拥挤问题,第23题规划平面图的问题,第25、26题都要求学生从字里行间或图形语言中读出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无关的信息、分析有关信息间的数量关系,并利用从各种相关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如果信息收集不全面,处理材料不准确,都将致使本题的解答不完美。(3)注重对几何图形变换能力的考查。几何图形变换能够展现图形内在的性质与图形外在的美,培养学生图形识别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