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研究课题名称:设计者姓名所教年级联系电话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在九年级古诗词复习中,学生发现吟咏思乡情愫的诗歌确实不少。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禁问道:“老师,为什么古人会写下那么多思乡的诗句?”有些同学就回答:“是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想家不能立刻回去,又没有电话打回家,就会思乡了。”真的那么简单吗?如果谁通信工具发达,随时可以打电话回家就不会思乡,那么每年那挤破头的春运现场,那冒着严寒风雨兼程的摩托返乡大军又如何解释呢?于是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让学生探究一下我们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了解一下我们华夏民族“根”的文化。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现在的青少年大多自小就生活在城市里,对故乡的意识很淡薄,他们往往只在父辈的口中知道故乡所在,但体会不懂乡情的浓厚,甚至跟某些媒体唱到“老乡见老乡,背后捅一刀。”导致人情的冷漠。试想没有了思乡的根,又何谈爱国的情?3、课题介绍所谓乡土情结就是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它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拥有乡土情结的人他们不会忘记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情结不应因此消失。我们应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本课题的研究以思乡主题的文学作品为学习契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品读经典、上网查询、翻阅史料等方式与渠道,探究华夏民族的乡土情结,感受一个民族向心力之所在。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教学目标:1、学习性目标:收集有关思乡情感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等),并做好分类,品味文学作品的选材与写作特色。2、思想性目标:增强民族情感,激发爱国情怀。3、行为性目标:培养深入钻研,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珍惜我们民族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收集有关思乡情感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等),并做好分类,品味文学作品的选材与写作特色。2、分工合作: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进行阅读。杜伟群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