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回来的“绿纸”买入高端技术产品或进口战略性资源,以主动减少贸易顺差。但是,在进口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进口什么由谁来进口进口时机如何把握大规模的政府采购是否存在“猫腻”在这些问题没
f弄清之前,我建议最好在顺差产生之地直接投资,投资最起码还有收益,如果被无度挥霍或盲目进口,不但会变成一种一次性的消费行为,还有可能制造更大的产能过剩。
事实证明,中国盲目地进口和缺乏规划的政府采购,经常买不到物有所值的东西,而且现在也未必是最佳的进口时机,从而低效地“去顺差”,很有可能会导致辛辛苦苦赚回来的血汗钱被浪费,也有可能在一些大规模的政府采购行为中滋生腐败。因此,中国不应该简单地进行“去顺差”,得明白自己的方向,得明白别人的意图,当然明白别人的意图不是去迎合,而是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去接招。
其实,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最主要的目地是为了让中国屈服、继续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给美国输送“低息资本”,否则当美国遇到资金短缺之后,不但没法振兴债务消费模式的经济体,最关键的是会让维持霸权的巨额军费开支遇到麻烦有数据统计,美国国防部的开支是美国其后另外15个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如果把全球189个国家的军费加到一起再与美国比较,美国的开支占了40~50,美国在全球130个国家的驻军和752处军事设施伊拉克战争前的数据会遇到直接的影响,从而会动摇霸权的根基。所以,美国借机索取中国资本是第一位的。
刺激政策对消费的贡献效应在减弱,内需很难快速启动
如果剔除了政府投资对消费的拉动因素,则消费增速并未大幅提升。一旦
经济刺激政策萌生退意,消费数据就会回归真实。
根据日本、韩国等经验,从外需转向内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用几个
f政策就能解决掉,要想改善消费数据就得搬走阻碍中国启动内需的绊脚石。比如:要尽快解决高房价,避免其抑制其他消费需求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要尽快改革畸形的收入分配体系,让老百姓有消费能力。但在目前的状况下,要改善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CPI继续走高将迫使央行加息,“滞胀”如影随从
5月份的CPI同比上涨31,PPI涨71。1~5月份的CPI平均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25,实际利率为负,迫使央行加息,以平抑通胀压力并给活期存款降温。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却有放缓的迹象。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比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尽管不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