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发展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力,但很难指望“两进”来弥补“两退”,也几乎没有可能再指望第二个“4万亿”刺激计划立即出来。
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去顺差”战略要慎重
从上半年的进出口总值来看,中国的贸易数据似乎在不断好转,但是中国的贸易结构仍然是以加工贸易、资源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打工经济体”特征。
比如,机电是我国出口产品中的大户,约占到出口总额的六成,但因核心技术缺失,产品竞争力较弱,在全球的高市场份额并未带来高利润以及较强的定价权,出口品的溢价能力极弱,一旦人民币升值,则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就会迅速
f回落。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比如,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全球占据着较高的比例,但利润微薄得吓人。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测算,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平均纯利润率在3至5,有的企业利润低于3,在其他生产要素成本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就也减少1。显然,中国的出口利润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如果人民币升值,则出口必然面临着全面亏损,依靠低工资和出口补贴显然很难扭转这种系统性的局面。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而这一声音立即被全世界理解为人民币将会小幅升值,一旦人民币升值,那些利润处于极限的出口企业会不会出现倒闭潮目前还不好说,但我国的出口肯定会受到影响。
其次,全球经济很有可能会“二次探底”,外需必然会收缩,从而会再次拉低出口,而指望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基本不太现实。况且,在2010年上半年,中国主动提高了对别国进口的速度,主动收窄了贸易顺差,搞不好2010年下半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进一步缩小。当然,一味地扩大贸易顺差并非是最佳选择。如果贸易顺差过大:其一,美国、欧洲则会打着平衡全球贸易的旗号,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并制造非贸易壁垒来行保护主义之实其二,会增加我国外汇投资的难度,巨额的外汇储备已经让外汇管理部门焦头烂额,现在持有的美国国债已经置身于低利率甚至亏蚀的境地之中,若再拿着出口换回来的血汗钱一味地购买美国国债,则得不偿失其三,贸易顺差加大后,外汇占款的增加会使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从而迫使我国的货币政策被动抉择。与其如此还不如用出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