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的管理理念成为每一个教
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就成为了一所学校的特色。
近年来,我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实践着“关注细节,成就人生”的教育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以真实、朴实、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学校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反思
我校做为井研县的窗口示范校,在管理上应该说是比较科学规范的,也经常得到上级的肯定与嘉奖。然而,我们沉下心来回顾与反思,当一听说上级要来进行检查视导的时候,工作便紧紧张张,加班加点搞突击;当遇到问题时,就忙碌召开大会、小会,为问题打“补丁”。
事后打“补丁”:1养成教育方面抓得不够到位,尤其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还存在缺失,一遇到检查就要突击搞卫生。2教学常规管理不够细致深入,教师的某些教学行为不够规范,主要存在有挤占艺体常课的现象,个别年级作业量大。迎检前总要反复告诫老师,必须按课表上课,注意惩罚学生的方式方法,注意作业量,不让家长产生反感情绪。3课改工作自觉性自主性不高,课改常态化规范化还只是停留在基本水平,离示范标准有差距。
究其问题原因:一是管理制度的问题。制度有些已落后,不顺应新的形势,面对新的课改实验,无法起到规范与激励的作用。如:《教职工量化评分细则》《教师年度岗位考核细则》《教师常规管理奖惩办法》等。有的制度不够精细,规定不具体,面对具体事件无法明确责任。如《教研工作管理办法》《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值班制度》。二是管理过程落实不到位,存在断层。比如说,有时计划轰轰烈烈,实施时却因时间或精力的原因,敷衍了事,布置了没及时落实;有时实施时大张旗鼓,评价总结时却因经费等原因,偃旗息鼓。上级施加压力时,就赶紧促一把,平时依然故我,图个轻松,按照老办法老规矩做。归根究底,就是缺乏一种对制度坚持到底的恒心与决心。三是校长的管理思想不够解放,班子成员的整体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学校的管理注重短期效益,急功近利,没有立足于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措施
1、管理制度精细化。一是分工的细化,领导班干部职责细化,目标明确;教师的分工细化,细化到哪个处室、哪样器材归谁分管都有明确规定;学校的卫生区分工给每一位老师,责任到人;二是学校的岗位绩效考核细则的细化,考核细则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评价,我们通过广泛征求教师意见,逐步细化、完善。岗位考核分为基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