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
济南大学幼儿园李建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指南》)等文件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幼儿园的课程形态逐渐发生了变化。然而,当下无论什么课程形态都有一个不能逾越的研究对象游戏。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研究集体教学,而对于游戏的研究比较薄弱。有什么力量能够支持老师们相信,在知识与技能退出本位角色之后,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谁来帮助这个数百万的在职教师群体理解游戏的价值,践行真正的游戏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方式;既是他们当下的存在,也是构建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即使不借助符号认知,孩子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学习。在孩子们眼中,生活有着无穷无尽的变化与乐趣,激发着他们探索的欲望,他们会主动运用感官,在思维层面进行判断、推理、整合与加工。新课程以儿童发展为核心,通过还原儿童生活,帮助他们从不同层面完成学习,课程的表现形式也是生活化的。教师们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用孩子的方式学习与探索,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结构化,进一步内化为知识与觉知。总之,新课程就是要用生活来完成“学习”,而不是用“学习”来替代生活。,幼儿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以引导、探究的方式,实现幼儿个性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体现,而游戏无疑为一种有效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方法。
幼儿园课程由幼儿园教育活动组成,一系列同质的或异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某种方式组成某种课程。每种幼儿园教育活动都具有自身的性质和价值取向,组成某一课程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性质的“总和”,决定着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性质。按活动的性质,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相结合,成为形式和内涵不同的教育活动,分别被称为纯游戏(无结构)、以游戏为主(低结构)的活动、以教学为主(高结构)的活动和纯教学(完全结构)活动。
f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纯游戏(无结构)和纯教学(完全结构)活动容易被教师理解和把握,而“以游戏(玩)为主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和“以教学(教)为主的幼儿园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