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
一、简介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后人评价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魔王》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魔王》,就是来自德国的古老传说,它描写住在黑暗森林中老树洞里的魔王用甜言蜜语和威逼利诱去诱拐病危的孩童撷取他们濒死的生命。德国大文豪歌德将它写成一首叙事诗而作曲家舒伯特更把歌德诗中的精神融入音乐,谱成一首艺术歌曲《魔王》。有位评论家曾说即使舒伯特一生只写过这首歌他也有资格身于著名的音乐家行列。
二、从歌曲内容上体现的戏剧性。
这首歌曲由男中音演唱,曲中四个角色叙事者、父亲、儿子、魔王,由同一人担任而以不同的音色来诠释。浑厚的男中音首先叙述黑夜疾驰的马蹄声是父亲带着儿子正要回家。父亲以深沉温暖的声音问爱儿,为什么将脸儿掩藏?孩子以微弱的声音回答他说是看到魔王衣衫飘飘,接着好似真有魔王鬼魅般的声音出现,充满威胁诱骗无所不用其极的要孩子随着他一起去。孩子变得惊惧慌乱,他呼喊父亲,父亲极力安慰告诉他看到的不过是烟雾弥漫,不过是风吹柳树……但是孩子的恐惧令父亲不安快马加鞭飞奔回家。孩子终于不敌死神的魔掌,已然断气了。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以赋予音乐性的语言,将诗韵融化在曲韵中。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而紧接着就是儿子充满恐惧的疑问,通过父子一问一答,使人如临其境充满戏剧性。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舒伯特通过圆滑的声音线条,大小调和声的转换……使魔王甜蜜、虚假、狡猾的性格跃然纸上。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舒伯特通过同音反复及附点音符的巧妙运用将其刻画出来其中许多半音进行和休止符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的惊慌和虚弱。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在转为E大调的进行中舒伯特连续r